<i id="zozaa"><address id="zozaa"></address></i>
  • <b id="zozaa"></b>
      <b id="zozaa"><track id="zozaa"></track></b>
  • <i id="zozaa"><sub id="zozaa"></sub></i>
    <video id="zozaa"><sub id="zozaa"></sub></video>
    <video id="zozaa"><sub id="zozaa"><tr id="zozaa"></tr></sub></video>
      <video id="zozaa"></video>
      當前位置: 首頁 > 上級文件 > 印發關于打造贛南革命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1)

      印發關于打造贛南革命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1)

      2021年03月05日 14:54:43 訪問量:3756

       

       

      贛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贛市府字〔20219

       

       

      贛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打造

      贛南革命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屬、駐市有關單位:

      現將《關于打造贛南革命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128

      (此件主動公開)

      贛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贛南革命老區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江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措施。

      一、總體目標

      圍繞“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主線,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即:重點打造十個特色專業和紅色研學示范基地、高水平建設十所中職學校,著力培育百名職教名師,精準服務千家本土企業,培養萬名德技并修技術技能人才。率先建設三大區域性職教高地,即:中西部地區德技并修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全國職業教育培根鑄魂的育人高地、革命老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高地。

      二、主要措施

      (一)創新政校企對接互通管理體制

      1.強化職業院校黨建引領。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到2022年,評選3-5所市級“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培育遴選10個左右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責任單位:市委教育工委〕

      2.提高職業教育統籌管理能力。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贛州市職業教育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負責協調調度和全面推進職教高地建設各項改革措施、改革政策和重點任務的落實。〔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

      3.加大職業教育考核激勵力度。將職業教育工作列入對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評價結果作為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各縣(市、區)根據實際制定“一縣一策”工作方案,并報市教育局備案,貫徹落實情況作為市級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安排、辦學水平考核的重要參考因素。〔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組織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4.爭創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支持我市家具、有色金屬等業領軍企業主導建設3-5個實體化運行的區域性職教聯盟,與職業院校合作設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產業學院),聯合開發家具、稀土等產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技術技能人才標準。支持駐市和市屬高校對接我市重點產業集群,牽頭聯合相關職業院校,整合市內行業及龍頭企業優質資源,組建2個以上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開展3個市級以上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積極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支持市內23家納入建設儲備庫的企業分批建成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對通過認證進入國家目錄的省級產教融合建設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自然資源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5.完善贛州職教園區功能。在職教園區引入各具特色、不同層次的職業院校。園區內至少建成1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10年內職教園區的學生規模達到8萬人左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6.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我市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發展格局,形成區域院校布局以及特色專業(群)布局。鼓勵市內職業院校引導推薦學生到本市工業園區實習就業,本地實習率到達60%以上,提高留贛就業比例。支持現代農業等5個省級特色專業(群)建設。持續支持打造中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技術、家具設計與制作、數控技術應用、康養休閑旅游、果蔬花卉生產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旅游服務與管理、護理、電子商務、服裝設計與工藝10大特色專業。2022,新增3-5個省級特色專業(群),建設20個左右市級示范性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7.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落實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年度培訓規模達到18萬人次。支持職業學校設置涉農相關專業,對基層專業人員進行定向委托培養。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退役軍人、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支持職業學院建立區域性職業能力考核站點。〔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中高職業教育體系

      8.推動中等職業學校擴容提質??茖W規劃職業學校布局,縣(市、區)中職與普高46的學位配比,合理確定學校數量和辦學規模。統籌普高和中職招生計劃,用好省級電子化招生管理平臺,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年度招生計劃。到2022年,全市高中階段在校生職普比達到4555。對標江西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要求和《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分級標準(試行)》,力爭到2022年,全市10所中職學校進入A檔行列,新增3-5所省級高水平中職校,全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標,進入C檔行列。建設1所招收全市殘疾青少年的中職學校。〔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9.積極發展優質高等職業教育。建設1所省級高水平專業職業院校。支持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學院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加快建成和君職業學院、遠恒佳職業學院等高職學院,重點支持信豐、上猶、龍南、于都等縣(市)及社會力量建成若干所高職學院。支持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轉設為市屬本科院校,支持市內高職遴選專業試辦或聯合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到2022、2025,市屬和駐市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分別達到6萬人、8萬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推進職教“三教”改革

      10.探索“灣區+老區”職教發展新模式。主動對接聯系粵港澳大灣區,邀請優質職業院校與我市職業院校共同組建職教發展聯盟,引進優質職業院校對我市職業學校對口幫扶、在我市設立分?;蜷_展合作辦學。建設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電子化管理平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企業、本地優質企業與贛州職業院校之間人才供求數據的智能匹配,學生實訓、實習和就業的智能對接,打造跨省區域職教合作高質量發展典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11.實施職教教學質量攻堅提升計劃。市教研室配置不少于5職業教育教研員,各地教研室要加強職業教育教研員隊伍建設。建立片區教研制度,成立市級專業指導委員會,開展市級職教課題研究。推動書證融合教學改革。建立全市中職學?!皟刹椤苯虒W質量監控體系,開展專業技能抽查和公共課普測試點。支持職業院校承辦省賽、國賽,加大激勵力度,提升技能大賽成績,通過35年的努力,力爭實現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的突破。各項教學質量評估指標納入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向社會公布,并作為縣(市、區)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和職業教育政策支持、項目分配、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2.積極試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每年安排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中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專業教師和優秀學生國外學習考察、培訓進修或專業技能提升。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積極性的職業院校與國外職業教育名牌學校進行聯合辦學、聯合培養試點〔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政府外辦〕

      13.改革職業院校教師招聘和職稱評聘辦法。科學合理核定中職學校編制,允許學校根據專業開設情況,劃出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自主招聘專業教師。專業教師招聘可不列入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范圍,對具有高級技能等級證書或具備特殊技能、確屬學校專業發展需要的人員受聘為兼職專業教師,可不受教師資格證和學歷條件限制。推進縣級中職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由中職學校在合理限額內根據教學需要自主設置內設機構和聘用管理干部。允許中職學校教師職稱雙軌并行,中職學校普通文化課教師在中小學學科設置范圍內的,可選擇中小學或中專教師職稱系列申報;所報專業在普通中小學學科設置范圍之外的,按中專教師職稱系列申報評審。允許專業教師在所任教學科與所學專業或教師資格證標注的專業不一致的情況下參與職稱評審,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14.加大職業院校教師收入保障和培育激勵力度。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項目所得,除必要成本外的凈收入,可提取60%用于勞動報酬,單列核增單位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專業教師可按規定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打造1個國家級、5-10個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舉辦市級教學能力競賽和班主任能力競賽,建設20個省級、50個市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1-2個國家級、10-20個省、市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養100名省、市級職業教育教學名師和技能大師。〔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五)傳承紅土圣地基因,鍛造新時代蘇區職教育人品牌

      15.把傳承紅色基因貫穿職業院校德育全過程。堅持德技并修,充分發揮贛南及江西紅色資源優勢,傳承紅色基因,將革命精神、工匠精神與職業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6.爭取建立國家級職教紅色文化課程研究中心。爭取服務全國的職業教育紅色文化課程研究中心落地我市,開展職業教育紅色文化理論課程研究,定期舉辦紅色文化課程教學論壇和教學競賽,編輯出版可供全國職業院校選用的紅色教育教材。開發一批面向職業教育的紅色文化實踐課程和紅色研學旅行產品,重點打造十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職業院校紅色研學旅游示范基地、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瑞金干部學院、市委黨校、市委黨史辦〕

      (六)強化體制機制保障,激發多主體協同辦學活力

      17.持續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按標準落實好公辦職業本科、高職生均財政撥款水平;逐步提高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在“十四五”期間,達到8000元以上。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新增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市、縣要設立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18.拓寬職業教育資金投入渠道。支持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通過PPP模式、貸款等方式拓寬職業教育投入的融資渠道。鼓勵其他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對企業支持教育事業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按照稅法有關規定準予扣除。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民辦職業院校發展。鼓勵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資金用于職業院?;A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職業院校、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19.優先保障職業教育用地供應。用地計劃安排應優先保障職業院校辦學用地需求,企業投資或與政府合作建設職業學校的,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鼓勵企業自愿以出讓等有償方式取得土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20.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加大投入建設市級職業教育綜合管理平臺。構建職業教育課程資源中心、仿真實訓基地、校企同步課堂等數字化場所和設施。到2022年,力爭全市60%以上中職學校建成智慧校園。〔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蓉江新區管委會〕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科              2021210日印發

       

      — 1 —

       

       

      • 附件(1個)
      • 印發關于打造贛南革命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1).doc (116kb) 下載
      編輯:本站原創
      搜索框
      鄭重聲明:本站全部內容均由本單位發布,本單位擁有全部運營和管理權,任何非本單位用戶禁止注冊。本站為教育公益服務站點,禁止將本站內容用于一切商業用途;如有任何內容侵權問題請務必聯系本站站長,我們基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嚴格履行【通知—刪除】義務。本單位一級域名因備案流程等原因,當前臨時借用網校二級域名訪問,使用此二級域名與本單位官網權屬關系及運營管理權無關。瑞金中等專業學校 特此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ICP證 京ICP備1300262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2087 瑞金中等專業學校 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京ICP備13002626號-8
      聯系地址:江西省瑞金市綠草湖 ↑ 電話:0797-2342918 ↑ Email:rjzz@jxrjzz.com 招生熱線:13879749817
      北京網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僅提供技術支持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一A一片一级一片啪啪